服务热线:400-658-8981

步态分析系统:临床常见异常步态
发布时间:2021-01-29 13:52:42
步态分析(GA)是一种研究方法,利用机械原理以及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来比较和分析人体步行状态。
在临床工作中,患有神经或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步态分析系统,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步行能力,以评估患者是否具有异常步态以及异常步态的性质和程度。
步态评估的临床意义
1.评估患者是否有异常步态以及异常步态的性质和程度
2.有必要分析异常步态的原因,纠正异常步态,并制定
3.的治疗计划依据。康复治疗效果评估
步态检查指征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中风,脑外伤后偏瘫,脑瘫,帕金森氏病,小脑及其传导途径疾病。
2.骨关节疾病和创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关节炎,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下肢长度不等,等等。
3.下肢肌肉力量损伤:小儿麻痹症,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和其他周围神经损伤
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病,下肢骨折未愈合等。

基本参数
1.步长:行走时,一只脚后跟刚好接触到地面在地面上,相对的脚后跟,通常步长约为50〜80cm
2.步幅频率:步行时每分钟步数,正常步幅约为95〜125步/分钟
3.步速:步行时单位时间内整个运动在行进方向上的线性距离。正常人的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2m/s
4.脚部偏斜:步行过程中的行进方向脚的长轴形成的角度称为偏斜角,大约为6.75°
5.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步距步行中左右脚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距。
6.步幅:在行走时,再次从一只脚跟到地面。距离
7.步行周期:从一只脚后跟接触地面到另一侧脚跟再次接触地面的过程。成人的平均步态周期约为1.32s
8.步行阶段: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阶段和摆动阶段。
常见的异常步态:
步行周期的任
何部分变化都可能导致异常步态,甚至导致病理性步态,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1)步态分类异常
(1)支撑阶段障碍:下肢的支撑阶段是闭环运动,脚,踝,膝盖,臀部,骨盆,躯干,上肢,脖子和头部都参与步行姿势。闭链系统中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整个运动链发生变化,并且远端负荷轴(踝关节)对整体姿势的影响很大。
①支撑面反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足内翻伴踝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足内翻伴踝外翻,足趾屈曲,拇趾延长。
②肢体不稳:支撑脚踝背屈过度,膝关节屈伸或过度伸直,膝内翻或外翻,由于肌肉力量或关节变形导致的髋关节内收或屈曲导致四肢不稳定。
③躯干不稳定:通常由髋,膝和踝关节异常引起的代偿性变化。
(2)摆动期障碍:摆动期是一种开链运动,每个关节可以有孤立的姿势变化,但通常会引起对侧下肢姿势的补偿性变化;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很大。
①肢体清除障碍脚下降,膝盖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和髋关节内收受限。
②肢体旅行障碍:膝关节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伸展受限,髋关节内收。
常见的临床异常步态和常见的矫正训练方法
异常步态的矫正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此在训练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步态分析以找出异常步态的原因,并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帮助改善步态。